醫師媽媽 教 小兒發燒居家照顧
小朋友半夜發燒是許多家長的夢魘,送急診或居家觀察?是要冷水或溫水擦澡?該蓋被發汗或不用蓋被?會不會燒壞腦袋?等等……著有《醫師媽媽的小兒發燒照護經》的書田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表示,這些都是小朋友發燒時,父母心中的疑問,建議小朋友發燒時可先做簡單溫水擦拭或泡浴,若溫度攝氏超過39度且持續降不下來才需送醫。
人體腦部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,病毒或細菌侵入體內,成為體內的「致熱源」,體溫調節中樞會將體溫設定點升高,以強化免疫細胞功能,藉此殺死細菌或病毒,對身體有增強免疫、抑制病菌和修補體內組織等益處;發燒的壞處是造成小朋友昏睡、嘔吐、疲倦……等,也會妨礙胃口及成長,所以小兒發燒的居家護理重點即在如何舒緩這些不適。
正確量體溫
發燒是身體中心體溫超過38℃,不同的溫度計、測量部位不同,都會影響到測得數字,簡易又較精準的測量方式為肛溫及耳溫。
3個月以下量肛溫
陳永綺醫師表示,3個月以下小朋友,量肛溫較精準,但應避免剛洗完澡馬上量,若有便秘情形再改量耳溫或腋溫,肛溫達38℃以上為發燒。測量方式為讓寶寶俯臥,溫度計測量端先擦上少許凡士林等潤滑劑,再插入寶寶肛門約1.5~2.5公分。
Tips
身體其他部為則腋溫達37℃、口溫達37.5℃、額溫達38℃以上即為發燒。
3個月以上量耳溫
3個月以上小朋友,耳溫達38℃以上為發燒;但因兒童耳道發育關係,3歲以下可將耳廓向下、向後拉,3歲以上則向上、向後拉,會量得較準確。
發燒三階段照顧
發冷期
約幾分鐘至幾十分鐘之間
身體情況
發抖、手腳冰冷,一般來說發冷期愈明顯,發燒程度會愈嚴重。
處理方式
提供適當保暖,可蓋被防寒,尤其是四肢都要蓋到,同時可補充溫熱的牛奶或湯。
發熱期
約幾十分鐘到數個鐘頭
身體情況
心跳及呼吸變快、臉色紅潤、皮膚溫熱,同時亦可能產生食欲不振、身體痠痛、倦怠等。
處理方式
Step1
當小朋友耳溫或肛溫在38.3℃以內,可先檢查穿著,確認衣物寬鬆、吸汗且透氣,再補充水分或小兒專用電解質水後,繼續觀察小朋友活動力。
Step2
若體溫下降後1~2鐘頭又上升,但溫度未達第一次發燒溫度,則繼續補充水分;若小朋友體溫持續超過38℃逾4小時,或同時哭鬧不停、呼吸困難等就需送醫。
物理降溫輔助
溫水泡浴
泡浴以水溫介於38℃~40℃為佳,有助小朋友皮膚血管擴張,達到散熱目的。
溫水拭浴
拭浴可用37℃左右的濕毛巾擦拭小朋友身體,一樣可使小朋友皮膚血管擴張散熱。
降低室溫
室溫盡量維持在23℃~26℃間,可用電風扇繞吹空氣或將小朋友移至冷氣房,但風口不要對著小朋友。
退熱期
約數十分鐘到一日之間
身體情況
退熱期的小朋友會有流汗、血管擴張的情形,爸媽要勤幫小朋友擦汗並更換乾爽衣物。
處理方式
因退熱排汗之故會損失大量水分,要多補充水分或專用電解質水。
其他需就醫情形
除上述小朋友體溫超過39℃且降不下來,或超過38℃逾4小時,或同時又哭鬧不停、呼吸困難、抽搐等需送醫外,若有下列情形,即使體溫未達39℃仍需就醫。
2個月以下發燒
年紀小的嬰幼兒即使僅是微燒,也可能是嚴重疾病,建議還是先就醫觀察。
發燒異狀
燒退了一天以上又再次發燒,或持續燒2天以上未退,也需就醫確認病因。
專家說
書田小兒科主任醫師 陳永綺
坊間也盛傳用冷水或酒精擦拭寶寶身體,達到降溫目的,但此種方式易讓血管收縮過快反而阻礙身體散熱,或造成體溫過低,不是正確的降溫方式。
留言列表